2024年 5月 29日 作者 gong2022 0

学校搭台学生唱戏 西工大研究生创新硕果丰学生师生_凤凰资讯(教师搭台)



原标题:学校搭台学生唱戏 西工大研究生创新硕果丰

“风火轮”滾翼机、“信鸽”微型扑翼飞行器、火星升降飞行器、家庭护理机器人、智能水中机器鱼……众多高精尖“玩意儿”陈列于此,这里不是高科技产品的博览会,更不是国家某科研机构的成果展,这里,只是一所大学的实验室。
自主钻研 实验室里学生唱戏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校园中本不起眼的一角,却成了该校研究生的自发聚集地。十余年来,中心已形成了集公共课程实验、学科竞赛、科技制作、创业孵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研究生开放实验体系。
记者在该中心参观时发现,这里的办公室少见、大教室少见、会议室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实验室挤满了整栋四层小楼,而实验室内,办公桌、靠背椅更是少得出奇。墙角放设备,产品搁中间,学生立两边。简单的布局彰显的是以项目为中心、以研发为核心的实验态度。

在众多学生作品中,会动的机器人无疑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计算机学院研三学生张书阁的简答口令下,机器人开始打起了太极,动作标准、栩栩如生。
“梦想?以前想改变世界,现在想改变自己。”即将毕业的张书阁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该中心加入了一个出色的团队。研究生期间,张书阁一直处于竞技机器人基地(实验室),项目包括了3v3机器人足球对抗赛,水中机器人项目竞赛等。
对于整个项目(设计一款机器人),需要硬件电路设计(电路板设计)、机械设计(外形、关节设计)、识别决策(物体识别,比赛策略决策)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期间还要经历从雏形设计、加工、测试、改进等一系列过程。在团队里,成员们学会了分工协作,张书阁则主要负责物体识别和比赛策略。
“我们在中心做研究,大部分依赖于个人的业余生活,而在实验里导师未必从事相关研究,所以主要还得靠自己。”张书阁表示,研究过程非常曲折,尤其在比赛前夕要经常通宵改进,在比赛现场也是连轴转,很少能休息。因此,培养我们对于项目的兴趣极为重要。

一年时间中,团队需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去查找文献、测试数据,与指导老师和队友改进方案。在中心做研究,虽然有指导老师,但主要是 助学生做各项申请等协调性工作,这令学生们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当记者走进未来无人飞行器实验室时,五六位学生正围站在一架无人机旁进行讨论。该项目指导老师、航空学院副教授胡峪对记者介绍,桌上摆着的无人机是为了参加过一阵在美国举办的一个比赛,刚发现了点问题,正在修改。
“例如滾翼机,难度稍大,我们需要做半年,但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我只是偶尔指导一下。”胡峪表示,从学生产生想法、申请项目,然后校方批准、经费下拨、购买设备、提供场所等等,在西工大做创新,离不开学校对中心的大力支持。
胡峪教授指着实验室四周校方所提供的激光切割机、压缩机、泡沫打印机、3d打印机及各种工具,一一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用途。
创新实践 走向社会学校搭台
“志趣驱动,不以创业为导向;鼓励挑战,不以公司为目标。”这是该中心对创新创业的定位。从交流、课程、实践、项目,到竞赛、基金、孵化、再交流,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该中心得以成型。敢于质疑、挑战自我也成为了

中心的定位和学生们的座右铭。为了一个项目、一个问题、一个零件,师生之间常常会探究至深夜,同窗之间更会产生激烈的争论。
“这儿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快的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提到项目以后如何产业化实现盈利,胡峪教授表示这不是中心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以教育为本的理念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才是主线。

中心的创新性如此之强,在具体操作上是否还存在瑕疵呢?部分学生坦言,到中心来的出发点都是奔着实现自我兴趣的,但现实是你必须还要完成学校的各项基本课程与研究任务。就研究生在校期间而言,若能使导师项目与学生在中心的创新项目得到紧密结合,则会令学生更为专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上来。否则,一方是导师的任务,另一方又是自己的兴趣,精力上很难划分,还会出现两边都做不好的尴尬局面。
理论钻研与创新实践,研究生的创新方向应走哪边?作为中心的过来人张书阁颇有感悟。他认为,当钻研到一定深度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从实践中获得认同,毕竟实践是实现自我理论观点的渠道和关键,学校在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方面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真正的结合。
目前,中心已建成校级创新基地5个,院级创新基地12个。其中, 以“无人飞行器”、“微小卫星”和“竞技机器人”为代表的高显示度主题创新基地不断涌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心已经开设公共实验课程33门,年均科技制作90余项,年均发明专利80余项,学术交流300余场,发表sci累计700余篇。

“来这里的学生都是自发的,他们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只要是孩子们有想法,无论是资金、设备、平台、场所学校都会积极提供,甚至是社会上的投融资渠道和企业对接校方也会主动出面。” 西工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海燕说。
据王海燕介绍,为满足校内研究生各类创意创业需求,中心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基金、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和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励基金。学校以“四大基金”为支持和依托,每年投入近600万元,鼓励学生在科研和学术中奇思妙想。
自2011年以来,该中心参加各类高水平科技竞赛共荣获国际级特等奖33人次,一等奖112人次,二等奖59人次,三等奖27人次;国家级特等奖65人次,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累计730人次,省级奖228人次。受益于该中心的资助和孵化,西工大走出了深圳创客工厂的王建军、陕西金数据科技的陈金洲等一大批创业先锋和创新人才。(图/文 刘冰)
(责编:马莉、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