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9月 23日 作者 gong2022 0

2020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前三名总结答题技巧及真题回忆_政策(党中央2020年会议)



2020年4月12日星期日

北大、人大、北外、中财教授创办

【温馨提示】最近几年,对政府改革、行管前沿理论、经济社会热点越来越重视,这是考察的重点,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此外,2020年行管考研前三名全部为 学员,而且分数都很高,在校教授一对一辅导,精准讲解,行管考研,首选 。

此外,建议如下:

第一, 五一前必须弄明白每本书的重点及命题趋势,这是第一轮复习,根据育明视频课程或者一对一辅导推进。很多考生想自己先看书,这样很容易走入歧途,浪费时间。

第二, 6-10月,第二轮复习,背诵重点,但是不建议撰写笔记,因为你不明白重点,整理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 11-12月,第三轮复习,进行5次左右模拟考试,根据育明考前押题进行模拟,2020年押题命中率高达90%以上。

目录

一、2021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二、2004-2020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三、2021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导师预测考研热点

四、2020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五、2021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六、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七、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一、2021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643行政学原理

《公共行政学》(第4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3综合考试(含政治学、公共政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吴江、胡冶岩,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组织行为学》,孙卫敏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现代政治分析原理》,燕继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辅助资料

《全国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二、2004-2020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真题汇总

【温馨提示】真题非常重要,尤其是最近3年的真题,一定要重视,更多视频及一对一辅导,在校教授辅导,除了 ,任何机构都无法做到。

科目:行政学原理

试题:

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公共产品

2.行政职能

3.管理层次

4.人事行政

5.行政许可

二、简述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政府职能扩张带来的不良行政现象有哪些?

2.简述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政府职能的定位。

3.简述行政权力的发展趋势。

4.简述行政权力的功能。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克服措施。

2.试从行政权力的特性视角谈谈你对腐败的看法。

科目:综合考试(含政治学、公共政策)

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古典民主2.比例代表制3.官僚自主性4.用者付费5.政策变通

二、简述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投票的理性选择模式的内涵。

2.简述总统制和议会内阁的区别。

3.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有哪些?

4.简述大众传媒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与作用。

三、论述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政治合法性的获取方式。

2.论政策终结的障碍和对策。

四、2020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笔记

【考点1】公共政策创新的特点与类型——严强《公共政策学》

1.政策创新的特点

(1)政策创新的边界性。

指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体制转轨的性质和特点又从边界上制约着公共政策创新的限度。

(2)政策创新的新质性。

指众多的政策创新活动累积起来所形成的政策体系或政策系统,已经与旧体制下的政策体系或政策系统有了质上的根本差别。

(3)政策创新的持续性

①对于某种体制,比如经济体制来说,旧体制一般说来总是根深蒂固的,要把这种体制根除掉,就必须在各个环节上创造出新的政策。

②对于先行转轨的体制来说,光有促使这种体制转轨的政策创新还不行,还必须有促使其他体制转轨的政策创新相配合,某种体制的转轨才能彻底。

(4)政策创新的互动性。

指只有适当地将群众的首创精神与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政 策创新才能健康、有序地得到发展。

(5)政策创新的渐进性。

指政策创新决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步一步推进。

2.政策创新的类型

(1)强制型政策创新

①执政党和政府利用强力加以控制和推行的强制型的政策创新。

②执政党和政府要将公共权力垄断在手中,以借助于强力来推行各项新的公共政策。

③强制型的公共政策创新还需要执政党和政府对旧体制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有充分的、正确的了解。

(2)自治型政策创新

这种类型的政策创新方式是把创新的主体完全归于公众,政府和政治精英的作用被大大减弱。作为旧体制的变革者和新体制的创造者的公众,已经完全组织起来,并形成了意见一致的、一开始就表现为完全理性的政策创新的纲领,非常自觉并且一直准确无误地实施这一纲领。这种理论的预设是无法保证的。

(3)回应型政策创新

①回应型的政策创新是一个国家在社会过渡时期推进和实现体制转轨阶段公共政策运行的主要内容。

②回应型的政策创新是非常态的政策运行过程。社会过渡时期转轨阶段的公共政策运行显然不同于社会常态运行条件下的公共政策过程。

③公共政策创新可以发生在一个国家社会过渡时期的不同阶段,而回应型政策创新则是同过渡时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即体制转轨阶段相联系的。

④回应型的公共政策创新是一个逐步的、系统性的创新。

【考点2】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严强《公共政策学》

1.利益分化与协调因素

政策行为者的利益分化和行为上的聚合必然带来利益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人类的社会属性中最为基本的属性是利益的合作与利益的竞争。有三种竞争模式:负和地竞争、零和地竞争、正和地竞争。

2.初始政策设计因素

(1)作为一项成功的政策创新活动的初始设计,必须具有突破性。

(2)要使一项举措成为政策创新的初始设计,还必须具有强烈的扩展性,或具有强烈的可仿效性。

(3)作为创新的初始政策设计必须具备一种酵母的功能,能发酵出一连串的与之配套的政策。

3.规则和组织的变换因素

在政策创新活动中,社会治理的规则和组织的变换起着重要作用。此处的社会规则和组织并不是泛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所有法律的、道德的、政治的、思想的等方面的规则和组织,而是特指与政策创新活动有关的、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管理公共社会生活或对社会治理的规则和履行、维护这类规则的组织。

4.公共政策创新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1)政策创新过程中的利益分化与协调因素与其他两个影响因素,即初始政策设计或发动、规则和组织变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政策创新过程中的初始政策发动或设计影响因子与其他两个影响因子,即利益分化和协调、规则和组织变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政策创新过程中的规则和组织变换的影响因素与其他两个影响因素,即政策初始设计发动、利益分化与协调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考点3】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实现机制——严强《公共政策学》

1.政策创新触发机制

(1)需要加大压力,让社会中的广大公众对旧政策的不满增大。

(2)要充分利用各种偶发事件。

(3)在培育触发机制时,要正确对待论争和社会震动。

2.政策创新扩散机制

(1)只有保证政策创新变革的幅度适中,才能提高扩散速度。

指创新的初始政策设计同原先的政策之间的差异性。

①低幅度。创新政策与旧的政策差异极小。这种政策创新并不能为很多人接受,因为人们不能从中获取更大的预期利益。

②大幅度。创新政策与旧政策的差异非常大。这种初始政策也不容易为很多人接受,因为差异过大,仿效的人会认为风险较大而担心。

③中等幅度。创新的政策与旧的政策相比,有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能够接受。

(2)只有保证政策创新的连续性较强,才能提高扩散速度。

指政策创新的推进方式。

(3)政策传播渠道的状况非常重要。

指只有在具有同质性的群体中,政策创新才能以较快速度扩散。

(4)要保证政策创新以较快的速度扩散,就需要规则和组织的快速变换。

3.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1)经过扩散和传播后的创新政策的初始设计或最初发动进一步延伸,出现创新政策群或政策创新域。

(2)对政策创新过程中的过渡性的政策设计加以清除。

(3)将不断出现的创新政策逐步规范化、结构化,特别是形成合理、优良的创新政策结构体系,从而保证政策创新的可持续进展。

五、2021年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理论

“多中心”是指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多中心”意味着有许多在形式上相互独立的决策中心,它们在竞争性关系中相互重视对方的存在,相互签订各种各样的合约,并从事合作性的活动,或者利用核心机制来解决冲突。“多中心”一词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更成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之一。

多中心理论是 elinor ostrom 与她的丈夫 vincent ostrom(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共同创立的,其基本假设完全不同于单中心理论的基本假设。多中心理论假设包括:(1)城市公益物品和服务在其生产函数和同时受到影响的人数两方面都差异甚大;(2)在公益物品和服务方面具有的偏好相对类型(但总是在逐渐变化)的人倾向于聚居在一起;(3)在为多个管辖单位服务的城市地区中生活的公民通过观察或者听说其他管辖单位如何解决问题而比较了解任意管辖单位的绩效;(4)具有不同组织范围和规模的多个管辖单位使得公民较有效地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一揽子服务,使公民较有效地表达其偏好和忧虑(5)多个管辖单位有利于实现财政平衡,使受益者承担成本;(6)努力争取续约的生产者将较可能寻求创新性的技术,在接近最优的生产规模上经营,并鼓励有效的团队生产和协作生产,以提高其绩效。

从微观上来说,多中心意味着公共物品的多个生产者,公共事务的多个处理主体;从宏观角度讲,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政府、市场的共同参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用。而对于多中心治理中政府的新角色和新任务,ostrom(1986)指出,在公共物品的生命周期中,大致存在着三个角色:“消费者、生产者和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中介者”,三个角色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扮演。因此,多中心治理既反对政府的垄断,也不是所谓的私营化。它不意味着政府从公共事务领域的退出和责任的让渡,而是政府角色、责任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多中心理论认为,“每一个政府可能会在特定地理区域的权限范围内行使重要的独立权力去制定和实施规则。每一个政府首先是一个供给单位。一些供给单位可能组建它们自己的生产部门,如运输部设立道路建造署,或者它们也可能选择与其他国家或次国家级管辖权内的公共机构签订合同,或者与生产特定物品和服务的私人公司签订合同。”文森特·奥斯特罗姆(1999)非常形象地用工艺与人工制品来阐述多中心治理。他说,政府可以说是形成一个“艺术品”的特殊材料,艺术品的形成不是单纯的某一材料,而是多个材料的结合和工人的精心制作才得以形成。

该理论强调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有政府一个主体,而是存在着包括中央政府单位、各种地方政府单位、各种非政府组织、各种私人机构及公民个人在内的许多决策中心。它们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以多种形式共同行使主体性权力。多中心治理要求“在地方治理的各个层次、各个区域同时进行调节,由多个主体同时供给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多中心体制下,地方政府辖区的大小并不影响法律地位的平等,它们并不依赖传统的官僚科层和等级进行运作。”多中心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在市场与国家之外发现了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秩序与国家主权秩序之外发现了社会运转的多中心秩序。奥斯特罗姆夫妇认为:“大城市地区的人追求的各种公益物品利益的多样性,能够在许多不同层次的背景下得以调控。多中心体制面临着这一问题,在更为广袤的大城市地区内跨越每一个正式实体的职能上的或者地域上的约束,实现更为广泛的社群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多中心政治体制的绩效只有借助于可能存在于各种各样单位之间协作、竞争和冲突的模式才能得到理解和评估。如果多中心政治体制能够解决冲突,并在适当的约束之内维持竞争,那么它就能够以富有活力的安排来解决大城市地区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显然,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多中心理论是有着一定的适用性。面对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国企改革“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批评声,如何既保住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不动摇、国家的性质不变更,又能满足客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改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所带来的低效率等问题,多中心理论提出的“既反对政府的垄断,也不是所谓的私营化”的思想正是很好缓解这一矛盾的“镇定剂”,该理论发现的市场与国家之外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中国当前在不能完全发展成“西方式市场经济”而又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的情形下所需要的。政府并不需要从公共事务领域退出和将责任让渡,而是可以从改变政府角色、责任与管理方式的角度出发,探寻治理之道。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思想

在对行政决策机制进行多中心的制度设计基础之上,奥斯特罗姆提出了“民主行政”的治理理念,作为“官僚行政”的替代性范式选择。作为民主行政理论的开拓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著作极具有代表性,值得再进一步深入挖掘。

一、民主行政的价值诉求

官僚制行政以官僚制为其组织形态,它的运作机理蕴涵着政治/行政二分的预设,排除了价值对行政的渗透。但“民主国家不仅仅只是建立在民主的原则之上,还应该实施民主的管理,官僚制组织中应该注入民主哲学”。政治/行政二分的预设暴露出了很多缺陷。政治 /行政二分是官僚制行政的逻辑。为了构建不同于官僚制行政的新范式,就必须抛弃政治/行政二分法。奥斯特罗姆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把打破政治/行政二分作为开启民主行政价值的窗口。他提出“公益物品和服务依靠为各种组别的决策制订者所做出的决策,每个集体企业在政治上的可行性依靠的是所有各个决策机构持续地做出有益的决策。公共行政在政治的范围之内。”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打破,为政治价值渗透到行政领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以及公民的平等与自由等是民主行政的价值诉求。

(一)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的理念是奥斯特罗姆构建民主行政的终极价值。奥斯特罗姆非常赞同汉密尔顿等人的观点,“首要的权力不管来自何处, 只能归于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人民的统治。如果是政府在统治,就等于承认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一种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模式下,奴仆(人民)的自由就容易被践踏,很难保障。所以,奥斯特罗姆认为“政府仅在有限的意义上统治。”他并不认为以层层选举代表为特征的代议制能完全实现人民主权,“投票是一根十分纤细的线,几乎不能使我们相信通过选举代表实现人民统治。”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统治,他求助于美国联邦制,他认为“在该制度中努力促成的是在某种重要的意义上人民统治的可能性, 并避免政府统治的假想。”

(二)公民的平等与自由

公民的平等与自由是奥斯特罗姆在建构民主行政时所追求的两个重要价值,来源于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民主行政的两条标准:(1)它建立在所有人都原则上具有相同的领导共同事务的资格前提上;(2)它把命令权力的范围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上。不难看出,第一条标准主要涉及平等问题,第二条标准主要涉及到自由问题。奥斯特罗姆承续了马克斯·韦伯的理念,把公民的平等与自由作为民主行政的价值诉求。

平等。奥斯特罗姆认为霍布斯的主权理论和美国限权宪法的理论在人类结社的假设上是相同的,即任何确立和实施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必然依靠极端不平等的决策权能分配。但在解决政治不平等的态度上,两者却分道扬镳。霍布斯把不平等绝对化,认为这是任何国家组织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国家要维持和平与稳定,就必须有一个单中心的权威,它能够行使绝对的主权。奥斯特罗姆认为美国限权宪法的理论并没有把政治不平等的条件绝对化,通过多组织安排形成权力分立与制衡,并用足宪法所赋予的个人权威,就能够逐渐拉近治人者和治于人者之间的距离。

自由。奥斯特罗姆认为霍布斯的主权政治理论将导致“中央政府陷阱”。 在这种社会中,中央集权体制通过限制个人自由的强制性规定迫使个人患上心理冷漠、脱离社会及丧失开创精神的综合症,社会停滞指日可待。为了摆脱中央集权陷阱,把个人自由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奥斯特罗姆认为人类社会可以通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来实现。他认为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通过制度选择,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公民的选择自由是他的民主行政矢志不渝的价值诉求。

二、民主行政的制度建构

多中心体制是奥斯特罗姆构建民主行政的基础制度框架或称“元制度”。奥斯特罗姆认为, 多中心体制包括 :第一, 许多形式上相互独立的自治单位;第二, 选择按照考虑他人的方式行动;第三, 通过合作、竞争、冲突和冲突解决程序。可以看出, 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体制是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在此, 许多独立的要素能够相互调适, 在一个一般的规则体系之内归置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种多中心体制与市场结构具有相似性。 他正是把市场的这种特性推演到了政治领域。“多中心不限于市场结构, 而能够向各种政治过程的组织 扩展, 这意 味着它能够应用于一般的政治过程。”

奥斯特罗姆从价值、制度、技术三个层面实现了民主行政的完整建构, 并认为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他认为,从民主行政走向官僚制行政意味着倒退;而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行政, 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哥白尼革命式”的转折点。 但从现实来看, 他的民主行政在价值、制度、技术三个层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境与限度。

(一)价值层面

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打破, 其意旨是把政治价值注入到公共行政领域。但现实中, 价值落实的状况并不让人乐观,民主行政并没有完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特别是种族与社会隔离问题。 哈里干认为, 自治社区的建立, 是富人们把他们与穷人和少数种群分割开来, 极力使用分区规划、税收等工具稳固税基及逃避其对于中心市区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弗雷得里克森也对民主行政的公平、自由等价值的实现问题提出质疑:“一些公民可以`用脚投票’ , 移居邻近单位获取自己满意的服务, 但所有的居民都具有这样的条件来进行选择吗? ……如果竞争能够提高效率和改善经济效益, 它能够惠及所有人吗?”

(二)制度层面

在制度层面, 民主行政会遇到适用范围的限度、责任归属的混乱、腐败及分权的集权化倾向等问题:

第一, 适用范围的限度。 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只适用于联邦制国家, 特别是美国这样具有数量众多、交叠且具有并存管辖权的政府机构。 在当今世界的国家中, 也许只有美国政府才完全符合奥斯特罗姆所要求的结构特征。但国家结构形式的确立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并不只是公民的主观选择问题。 有的学者批评他以本国政府结构作为蓝本来进行自我佐证, 有的学者则认为他的理论是在为美国混乱的政治秩序进行解释和辩论。 不管怎么说, 这都使得他的民主行政的适用范围大打折扣。

第二, 责任归属的混乱。 交叠的政府机构会产生责任归属问题。“在大城市区, 存在多种多样的管辖权被认为是导致市民困惑的原因, 市民们不清楚哪种管辖权应履行什么职能, 也不 清楚谁 应该 对社区 中的当 前主要状况负责。”由于责任的混乱, 公民在选举时对候选人的选择也会丧失理性的权衡。

第三, 腐败问题。通过契约承包来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是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产业的主导性特征。单一的官僚组织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会产生低效、质劣、价高等问题, 但是“当公共职能在以合同出租的形式被授予私营机构时, 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治责任链条的松散乃至脱节。”所以,“没有适当的机制来处理冲突和监督公共服务经济的运作, 契约承包就会成为实施最粗俗形式的政治腐败的机制。”

第四, 分权单位内部的集权倾向。为了提高效率和防止权力滥用, 奥斯特罗姆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单位间的竞争、制衡, 却对政府单位内部的问题轻描淡写。事实上, 分权的政府单位内部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寡头和集权倾向,公民权的保障仍然存在缺口问题。

(三)技术(操作)层面

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的运作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支持,但作为社会资本的公民精神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它是公民长期习得的一种文化沉淀和累积。另外,公民的参政技能的提高、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教育又仰赖经济基础的支撑。奥斯特罗姆本人也意识到,“组织安排结构的变革不可能独立于关系到有关个人之间的组织实践的政治知识而发生。除非经过很长的时间,官僚制行政体制不可能转变成民主行政。社会中的个人必须获得知识、技术和道德判断,这对于进行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收益是必要的。”

三、民主行政思想评述

借助于以民主行政为基础的“多中心”治理秩序的构建,奥斯特罗姆力图实现公共行政身份危机的消解和学科范式的重构。公共行政的“多中心”安排延续了美国建国时期所确立的立宪精神和分权原则,使公共行政可以抛弃以效率为中心的技术合法性追求,找到自己在国家宪制中的合法地位和立宪身份。承认行政人员“不是上级命令的中立奴仆”,不仅是对现代政府行政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的客观承认,也能促使行政人员主动投身于公共价值的创造之中,并担负起相应的宪法责任和政治责任。“民主行政”的共治范式通过吸纳民众参与日常公共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破除传统官僚制行政的封闭黑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危机,增进了公共行政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认同感。对于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而言,奥斯特罗姆在颠覆“威尔逊—韦伯”范式的基础上,大胆引入公共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美国古典政治理论,极大地拓展了公共行政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传统学科边界内进行故步自封式的研究所产生的困境和问题。通过对官僚制、市场选择和自主治理企业的多元制度分析,奥斯特罗姆事实上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钟摆困局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公共治理的研究方向,使人们开始思考“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可能,因而也成为公共治理学派的先声。

六、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七、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七、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考研信息:

(一) 名词解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我们的考研专业课对每个科目都收集了重点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析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这是最主要的。

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如果做到?,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a”。

第一,什么是a(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a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a的5点内涵。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专业课资深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 字为佳。如果是a4 的纸,以5-8 行为佳。

(二) 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我们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a就是b”。(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

第一,a的定义。

第二,b的定义。

第三,总结:a与b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 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 点,每条150-200字。

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a的职能。”

第一,a的定义。(不能缺少)

第二,a的3大职能。(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 为佳,时间为15-20 分钟。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必要性,罗列要点,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方法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紧扣理论。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 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论述题字数在1500 左右。用时为25-30 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

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结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我们有各专业案例分析库,可以供考生练习答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