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12月 26日 作者 gong2022 0

2022考研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科所)会计学招生分析、参考书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1956年6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2016年2月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2020年3月,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财科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最早的经济类科研机构之一、最早的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之一。现有内设机构23个(12个研究中心、6个管理支撑机构、5个教学管理机构)以及4个挂靠机构(社团秘书处),还设立了PPP研究所、北京分院、财政大数据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机构。财科院具有人文情怀、战略思维的优秀历史传统,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专业研究领域,高端定位、研以致用的决策咨询机制和学风优良、为国尽责的科研专家团队。

多年来,财科院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情况,聚焦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开展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国家决策和国家治理建言献策。财科院研究风格独特,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多方面引领学界。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是面向未来、面向国家及全球重大治理问题、面向改革与发展的国家高端智库,率先实现财政和会计领域科研、教育的跨越发展。

二、专业目录

1、研究方向

31财务会计

32管理会计

33会计信息化

2、2021招生计划:普通计划合计34

31财务会计13人

32管理会计11人

33会计信息化10人

实际招生规模:非信息化方向24人,推免4人,进入复试21;信息化方向8人,推免4人,进入复试2人

3、初试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复试考试科目

笔试科目: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

面试科目:专业能力和专业潜质、经济学综合、外语

笔试内容: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管理学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管理学

会计信息化——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基础

5、关于少骨计划

三、复试分数线

2021考研:48/72/341(非信息化)、350(信息化)

2020考研:49/74/348(非信息化)、353(信息化)

2019考研:49/74/385(非信息化)、351(信息化)

2021少骨要求: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满分500分的,总成绩不低于249分;满分300分的,折算(300×249/500)后总成绩不低于149.4分。单科成绩要求为:满分100分的,单科成绩不低于30分;满分大于100分的,单科成绩不低于45分。

四、参考书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经济学综合考研新祥旭讲义指南》

《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等专业刊物的重点文章

经济类报刊杂志有关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文章也要参考复习

五、考研经验

1、政治

七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学习顺序是马哲、近代史、毛概和思修。备考前期就是马哲、近代史、毛概看网课然后自己复习一遍精讲精练(马哲、思修)和核心考案(近代史、毛概),然后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虽然做1000题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精讲精练上有但是核心考案不做重点的内容,这个时候回去翻看精讲精练对应内容记住就可以了!大题,肖四一定要背!

2、英语一

英语是在3月就已经开始准备了。由于自己的英语并不是很强,甚至有一点偏弱。做完了张剑黄皮书阅读理解部分提高篇,正确率不高,每篇平均错三个。7月到8月,听了新祥旭学姐讲解每种题型的解题关键和方法,根据学姐给我的真题来练习巩固。8月到11月,我自己反反复复练习真题大约4、5遍,每一遍练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做题,然后根据解析,全文翻译。阅读理解部分是考研英语的大头,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头雾水,不能确定文章的重点在哪儿,但听了学姐给我讲述的几堂课后,再结合自己的摸索,慢慢的才了然于心。

作文部分,我是在11月中旬开始的,学姐会给我讲一些模板的事情,现在大家都会选择报班课,或者网上搜索资料,所以大家得到的作文模板其实都差不多,甚至会雷同,所以她根据真题解析里面的优秀范文,进行分解,根据我的能力水平给我准备了一些非常好用的作文模板,一般的老师可能都只会丢一个模板给学生,完全不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来修改。

3、数学三

数学的复习我是大三下学期开始的,由于我基础不太好,所以跟的是新祥旭全科,全科里面也有数学,一对一课比较扎实,不需要什么基础,先听基础课,听课的时候做好笔记,不仅要记概念。在高数过完一遍基础班以后,现在就可以看线代基础班了,线代的话可以基础强化班一起看,然后做线代辅导讲义,我感觉那本讲义覆盖的东西还是很广的,很多面都会考察到。

然后就是概率论,虽然肯定有人说概率论后几个月看就好,不用那么早看,我个人认为概率论近两年不再是像往年真题那样简单了,也有点灵活,所以概率论的基础还是要扎实的,早开始还是有好处的。重点在于概念的理解,对各种分布性质的理解。做完这些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的高数有记得不太清晰了,可能是我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不论是复习线代还是概率论,每周抽出一点点时间用于记忆高数或者线代的公式),所以这时候把基础班的笔记复习一下,就开始听高数的强化课吧。强化课我还是听一章做一章复习全书(第二遍做了),注意对题型的总结,我就是把不同题型的思路方法都记在一个笔记里,留下比较多的空白以便以后修改。做完这一遍以后高数的基础东西应该掌握的差不多了,但是我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出现了公式记不熟悉的问题,可能比较早的进行一些记忆是有好处的。每天的复习方法可以选择交叉复习,比如今天做高数、明天做线代、后天概率论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自行调整。这样可以避免太长时间不学一门导致遗忘。

高数强化完了以后,线代可以做第二遍辅导讲义,这一遍,我就是把一些方法、题型、知识点比较简洁的记到一个笔记里,留下一些空白,以便以后补充。我到考前大概也就是辅导讲义做了两遍。然后概率论可以进入强化,听强化课,做辅导讲义强化部分。同上,整理总结性笔记,注意题型总结。到了现在,算是各科基础打的不错了,可能还是会出现知识点遗忘现象,多把从前的笔记看看。可以开始练题了,今年数三改革,选择题增多了,而且也不算简单,在2022年只会更难,所以要专门抓一下选择题。我是听知乎上推荐660,里面全是选择题,但是这两年里面的题变简单了,所以大家推荐2019年的。还有就是做1800的高数部分,只做高数就好了。记得你做过的每个题都应该有自己的记录,弄一个草稿本版笔记吧。不会做的题换颜色写,这样复习时一目了然。

做题时发现了什么新思路的话就补充到我们之前做的高数部分的思路笔记里。线代的话,想想我自己好像做的题也不算多,但是到后期基本上没什么难住我的题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会找自己的弱点,然后集中突破,突破的题可以去市面上的各类习题集里去找,例如李林880等。另一方面就是做真题时,我会把历年真题先看看自己会不会做(也是要做的!),以及这个真题考察哪一部分,辅导讲义里讲过吗,然后总结一下方法,记到笔记里。总结的多了也就都通了,还有不要忽视特别微小的知识点,考出来不会就太可惜了。有一些你觉得真题决不会考的提可能也会出乎意料地出现在2022年真题里,我今年就吃了这个亏。概率论的话多做一些灵活的题吧,不能只会做常规题。反正课程很多,题很多,该做什么看什么不懂的就直接问老师。

历年真题有参考价值,但没以前大了,做两遍就够了,注意总结呀!要知道把一本书吃透比看了好多本更重要呀!不要追求题量,吸收了的才能变成你的。一定注意计算量,还有了解一些老师课上不会讲的方法,比如高数二重积分的r和theta换顺序就能简化计算,你就能比别人多好多时间!还有一定要动手做,不然你就不知道自己会有多粗心。最后模拟卷我就做了李六、张八、李四还没做完因为没时间了。今年题难,可以做一下合工大超越,虽然模拟题里的今年一个也没考。

4、801经济学

我是从四月中旬开始准备专业课的,一直到六月底,主要任务就是把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宋涛《政治经济学》课本过了一遍,对应的每章前面的知识点和课后习题又过了一遍。由于财科所专业课都是主观题的特点,所以在看课本的时候要有的放矢,结构框架要大概记住,对于一些很难的推导可以放一放,不做重点。七月到八月中旬主要是看上岸前辈笔记的内容(除了热点),同时准备答题的规范套路。笔记大概看了三四遍左右,从八月中旬一直到考前主要都是在背笔记。11月左右补充整理当年的热点,并且自己出几套模拟卷,每一次的模拟卷我都是在下午按照考试时间严格模拟的,我觉得考前模拟很重要!

对于专业课,当时我就是想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得最多的分数,这样就能给数学复习分配更多的时间,自己整理笔记我觉得会耗费挺多时间的。如果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习专业课,我觉得课本可以不看了,抓紧看看每章节前面的知识框架。如果有笔记,也不要一上来就硬着头皮背,多看几遍心里有个印象,这样背的时候既快又不容易忘记。背笔记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你会发现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所以在背的时候尽可能的按要点背诵,把每一个要点提炼出来标在旁边,这样就不会在考试的时候因为记不起某一句话而卡壳了,因为你可以按照要点自己去组织语言。再就是每一天背笔记之前都要复习一下昨天背诵的内容,温故而知新。专业课笔记我背了很多遍,基本笔记中的内容要熟练掌握,这样在背诵过程中知识点才能融会贯通,考试的时候出现一个新的题目你能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回答。但是也不要拘泥于笔记,今年的真题“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从宏观微观分别谈谈经济发展政策、国内外环境、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创新等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加上后期整理的经济增长模型这道题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了。总之,专业课一定要重视!

六、真题

题型分析:

财科所“801经济学综合”考试题型相对稳定,具体为: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论述题(共3小题,3选2作答。每小题30分,共60分)

财科所801经济学综合题型很稳定,没有计算题,题型比较偏文,要想在考试中得高分,必须注重答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从历年的考题可以看出,题量不算大,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时尽量有一定的扩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值很重,不能简单几句话就结束;论述题是3选2作答形式,要选自己知识积累很多的题作答,以小论文篇幅的形式作答。文科生较为适合,多关注时事新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复试

会计学专业笔试试题(A卷)

一、概念比较(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

2.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

3.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4.会计处理与账务处理。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论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成因及其防范。

2.论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企业合并会计规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复试

会计学(会计信息化研究方向)笔试试题(A卷)

一、问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数据库系统中对某个属性列或属性组定义UNIQUE约束的作用,对后续DML操作会有什么影响?

2.举例说明http协议中的任意三种请求方法。

3.举例说明一个关系表定义主键后对数据完整性的保护状况。

4.简述什么是人工智能?并举例说明人工智能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场景。

5.简述什么是区块链?并举例说明区块链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场景。

6.使用决策表方法给出以下问题的测试用例:某运营商提供的199元5G月套餐,每月可使用流量50GB,超过50GB以后每10GB按10元计费,流量达到500GB后,当月自动关闭数据网络。

二、编程题(20分)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斐波纳契函数定义为:F(0)=0,F(1)=1, F(n)=F(n-1)+F(n-2)(n>=2,n∈N*)。

要求:根据以上信息使用C或C++或JAVA编写一个函数实现斐波那契数列。

三、论述题(20分)

论5G和智能财务

要求:(1)论点明确,论述清楚;(2)400字左右。

七、复试

“专业能力和专业潜质”面试区分学硕考生和专硕考生,各有侧重。针对学硕考生,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兴趣和素养三个考核项。针对专硕考生,包含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职业兴趣和素养三个考核项。

外语面试重在考查考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主要从发音的正确性、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程度、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采取面试问答或对话的形式进行。

复试计分方法及合格标准:

复试的笔试和面试各科满分均为100分。“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笔试与“专业能力和专业潜质”面试的及格线为60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及格线为60分。

1.学术型硕士和税务专硕录取总成绩计算公式

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笔试成绩)×0.7+复试面试总成绩×0.3

2.审计专硕和会计专硕录取总成绩计算公式

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复试“思想政治理论”笔试成绩×0.3)×0.7+复试面试总成绩×0.3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录取总成绩,作为录取参考。

八、关于报班

中央财经大学作为北京财经类211双一流高校,报考人数已破万。大家在选择辅导的时候首先是先看机构的师资力量,真正能够帮助到考生。新祥旭在16年前就专注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辅导,积累了中央财经大学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师资,建立了中央财大考研庞大的师资库。

报班时要尽量找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老师,针对性才能换来高效率。新祥旭一对一上课时间、方式都很灵活且全程跟踪辅导,避免了短时间集训课与大班授课的所有弊端,因其所有招进来的学员都是因材施教,私人订制的辅导模式。

高效的利用前辈学姐学长的经验,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你复习走弯路!

本文由新祥旭独家整理,考研考博欢迎咨询罗老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